yd2333云顶电子游戏(中国)有限公司-BinG百科

湖北现代人文资源调查与研究中心

(一)基本情况

湖北现代人文资源调查与研究中心,是由武汉大学文学院牵头,依托武汉大学文学院、历史学院、哲学学院、艺术学系、城市设计学院等相关院系以及咸宁市“中国五七干校研究中心”,成立的一个跨学科研究中心。

辛亥以降,湖北境内涌现出一大批在中国现代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历史人物,同时,现代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也发生在湖北境内。这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使得湖北拥有极为丰富的现代人文资源,长期以来却缺乏全面、系统的整理和有效的开发。在湖北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和新阶段的当下,整理、研究与开发这些湖北现代人文资源意义极为重大。本中心是在湖北省委和武汉大学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成立的,对上述重要的湖北现代人文资源进行系统的调查、整理与研究。同时,中心也是在武汉大学高度重视湖北问题研究的新形势下筹划建立的,体现了武汉大学发挥传统优势学科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的努力。

中心对现代史上湖北境内辛亥首义、“五四”风云、北伐革命、黄麻起义、抗日烽火、解放战争等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人文资源,进行全面的田野调查,整理出兼具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湖北地域文化特色的人文脉迹。通过发掘湖北现代人文事件和文化名人涌现的深层原因,绘制湖北人文资源图谱,并探索其开发利用价值和相关的实施途径。

中心成员由文学院、历史学院、艺术学系、哲学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以及咸宁市“中国五七干校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共同组成,以文学院教师主体,其他学院教师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心。基本规模为18人左右。中心成员博士学历者达到百分之九十,老中青相结合,以中青年为主体。根据需要,也聘请在校学生参与研究工作。

(二)研究方向与主要研究内容

主要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由三部分构成:

1、湖北现代人文资源田野调查。该方向注重实地调研与考察,通过细致的田野调查,兼用文史研究与社会学、人类学、统计学等方法,采用跨学科打通的研究方式,打捞、挖掘、留存、辨析重要的人文资源历史资料,既为后两个研究方向提供材料支持,同时也在文献整理汇编、总绘湖北境内现代人文资源谱系上凸显价值。主要内容是对辛亥革命以降湖北境内的人文资源进行全面的田野调查,弄清人文资源分布情况,抢救濒临消失的人文史迹数据,绘制出现代湖北人文资源图谱,制作出人文资源分布地图和沙盘。本方向以国内外知名教授、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教学名师兼湖北省作协副主席的於可训先生为带头人。

2、湖北现代人文资源开发利用与咨询。该方向面向社会,着眼应用,总体目标就是使现代人文资源的调查与研究从案头、田间转向发挥社会影响和现实效用。本研究方向的重点是以湖北现代人文资源调查数据、分布地图、实体地图和沙盘为基础,着重研究湖北现代人文史迹、文化名人等资源在当下的转化与开发利用问题,使现代人文资源在文化品牌建设中彰显转化与实现其内在价值,探索现代人文资源参与文化产业经济建设的新模式,为湖北各级政府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提供咨询和支持。该方向以武汉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珞珈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闻一多研究会副会长方长安教授为带头人。

3、湖北现代人文资源理论研究。该方向立足理论研究,从学术研究层面、学科建设层面、湖北地域文化史的建构与阐释层面开掘湖北现代人文资源的理论价值与学术意义。主要研究内容是深入分析湖北境内的现代人文史迹、文化名人分布的特点;从传统文化、现代政治风云、经济结构、地域文化等层面,综合探讨湖北在现代不同历史时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文化名人、留下大量人文遗迹的原因;揭示湖北现代人文资源的独特性,阐发其文化史意义与当代价值。咸宁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向阳湖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文学院客座研究员李城外是该方向的带头人。

(三)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人文资源研究与开发是人文学科发展的前沿领域。湖北省的人文学科,诸如武汉大学的文学、历史学、哲学等,有着悠久的传统,在全国也有重要影响。这些优势人文学科,正经历由传统到现代、由单一到复合、由理论性为主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转型阶段。转型和创新的实现程度,将极大地影响相关学科的发展前景。

湖北现代人文资源调查与研究中心为传统人文学科的理论研究提供大量的实践检验机会。依托本中心的支持,能够改变长期以来人文学科研究过于重视文本数据、不重视田野调查的倾向,拓展人文研究视野与空间。

中心的建设倚赖文史哲理工等多学科的共同参与和协调合作,因此,能够促进交叉学科的形成与发展,突破长期以来文科之间以及文理科之间难以实现有效合作与互补的瓶颈,促进新兴学科的培育与发展。

武汉大学的人文学科人才培养,在过去主要是以理论素养见长。中心吸纳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参与相关研究工作,促使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和系统化。田野调查、人文资源地图与分布地图和沙盘的制作、人文资源开发与宣传等工作,能够培养他们务实的学术研究态度和实际工作能力,从而将学术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实现高度结合,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中心以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与政府、企业和其他部分单位的广泛合作,培养了一批富有创新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强的高水平研究人才。“十二五”期间,中心培养研究生共152名,其中博士生2012年7名,2013年10名,2014年7名,2015年4名,2016年5名;硕士生2012年23名,2013年22名,2014年25名,2015年26名,2016年23名,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网址:http://www.xdrwzy.cn/

Baidu
sogou